展览动态

“多彩世界与共同命运”第八届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 展前新闻发布会今日在京召开

2019-08-31

 

       经过近两年的筹备,为自觉响应“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由中国文联、北京市政府和中国美协共同主办,以“多彩世界与共同命运”为主题的第八届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简称第八届北京双年展)将于明天上午930在中国美术馆隆重开幕。为开启媒体对第八届北京双年展的集中报道,获得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第八届北京双年展展前新闻发布会今天下午在中国美术馆召开。 

 

新闻发布会现场 

 

      出席新闻发布会的嘉宾有中国美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徐里,中国美协分党组副书记、巡视员陶勤,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关宇,北京双年展策划委员王镛等。新闻发布会由陶勤副书记主持。 

       出席新闻发布会的国内新闻机构和媒体包括中新社、人民日报、中国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文化报、中国艺术报、北京日报、人民画报、文化月刊、中国书画家、美术观察、中国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北京电视台、新华网、中国文艺网等在京的几十家中央和地方网络、电视、广播以及报纸、杂志等,国外媒体有拉丁美洲通讯社、CGTN西语版、大洋洲(中文)电视台等,针对广大受众近年对于短视频传播需求增加的态势,在保证传统媒体传播效力的基础上,本届北京双年展将通过爱奇艺等新媒介加大传播力度,期待中外媒体通过图像、文字、声音、视频等多种手段,第一时间形成立体的宣传态势。 

 

    中国美协分党组书记徐里讲话 

 

        徐里书记为媒体介绍展览筹备情况时强调: 

       在我国倡导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世界范围内得到积极拥护和认同,“一带一路”规划在全球继续走向深入实施的国际大背景下,去年年初以来,从主题策划到筹备启动,从主题创作到作品评选,从五大洲入选作品分别集结再到今天的展前新闻发布会,经过近两年的筹备,国际美术界和社会各界翘首企盼的新的一届北京双年展、又一次国际视觉盛宴明天就要在中国美术馆拉开帷幕:8月30日至9月20日,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北京市人民政府和中国美术家协会联合主办,以“多彩世界与共同命运”为主题的“2019第八届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即将在中国美术馆举办。 

       在上届北京双年展在世界上同类展览中率先参展国破百的基础上,在继续提升展览学术水准的前提下,如何进一步提升国际参与度是有不小难度的,通过加大与国际策展人及艺术机构、各国使领馆的联络力度等有效方式,征稿范围扩展到150个国家,保证了国际稿源的充足。成功征集到近130个国家的近九千件投稿,最终共有来自五大洲113国的595位艺术家入选并参展,参展作品共计640件,其中,外国(含特展)作品446件,中国(含港澳台地区)作品194件。涵盖当代绘画、雕塑、装置、影像以及其他多媒体作品。除主题展外,本届特展申办各国异常积极,一度达到10多个,甚至有的国家在本届主题还未确定时就正式提出了申办意向,经策委会等综合考量,本届北京双年展共设有“白俄罗斯当代艺术特展”“韩国当代艺术特展”“新西兰当代艺术特展”“上合组织国家当代艺术特展”“从西班牙到南美洲当代艺术特展”“美国当代艺术特展”6个特展。 

       习主席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关乎全人类福祉的智慧理念,把中国梦和世界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已经成为连通各国人民梦想的桥梁,是最具智慧的中国方案。从“一带一路”倡议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北京双年展连续两届主动配合、呼应了国家大外交和大政方针。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外一百多个国家的艺术家们以绘画和雕塑的当代形式,以独特的视角、丰富的形态和个性化的语言,为本届北京双年展,对当下最鲜活的关于世界发展的“中国方案”进行艺术化呈现,同时也呈现了多姿多彩的世界各国故事、各国形象、愿景和启示,通过视觉艺术可感可知的方式,共同响应、绘制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宏伟蓝图,以积极的姿态助力全球治理,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展现了世界美术家们的艺术担当,意义非凡。尤其是中国艺术家,更是以中国故事、人类主题的眼光,“讲”中外听得懂、听得清、有共鸣、有实效的好故事,“讲”中国和平发展的故事,大力形象诠释了中国人自古信奉的世界大同、天下一家的哲学观、和而不同的世界观、天人合一的自然观、以和为美的审美观、以和为贵的处事观。 

       北京双年展自2003年举办首届以来,已成功举办七届,参展国家从首届的45个增加到本届的113个,先后有4千多位各国艺术家参展,累积有百万人观展。本届北京双年展打破了自己创造的国际艺术双年展参展国数量的世界纪录,表明展览的国际影响日益扩大,品牌特色已获得世界越来越多国家艺术家的认同,不仅是成为了国际艺坛常设的展示人类绘画与雕塑艺术当代性的高端平台,更是持续为千年文化古都北京增添了现代国际化大都市的艺术风采。很多国家的艺术家参与度继续加大,不仅是孟加拉、法国、埃及、德国、希腊、印度、印度尼西亚、伊朗、意大利、蒙古国、俄罗斯、土耳其、越南等很多国家投稿量超过50件,而且投稿国家的作品整体上艺术性、专业性尤其是切题性等各个方面都可圈可点;阿尔及利亚、安哥拉、埃塞俄比亚、圭亚那、莫桑比克、纳米比亚、阿曼、沙特阿拉伯、苏里南、多哥等都是本届新增国家,北京双年展投稿国版图的增加也是展览国际吸引力的最好证明。 

       北京双年展举办了七届,已经稳稳在众多国际双年展中赢得了特殊地位:以采集全世界人类智慧的格局,没有遗漏和忽略从第三世界到发达国家的各类精英艺术人群。欧美国家举办的双年展,选择艺术家的时候面向的往往都是发达国家,实际是国际双年展格局上的主观缺失,他们忽略了全人类都有智慧这一客观事实。面对这样的国际格局,只有北京双年展做到了面向全世界不同国家采集人类的好作品、好智慧、好想法、好观念,从而避免缺失,这已经充分说明了北京双年展不可替代的成功。 

       在观看完专门为发布会制作的幻灯片后,主席台嘉宾现场分别回答了记者问:

 

中国美协分党组副书记陶勤主持会议

 

       陶勤副书记回答了人民日报的问题,解答本届北京双年展有哪些创新点,反映出怎样的创作趋势: 

     本届北京双年展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关于中外主题作品的创作本身,如作为绘画和雕塑延伸的装置、综合材料和多媒体作品可圈可点;另外一个方面体现在布展、观展上:为方便观展,特别设置了一些很暖心的环节。在展线的设计上,针对国内外主题作品,以美术馆最重要的圆厅为核心,特意设计了四条重要的辅线:9号厅通过展示少儿、青年、老年题材,讲关于人一生的故事;3号厅通过展示和平、生态、发展、交融、未来题材,讲关于人类命运的故事;2号厅通过展示百姓生活、民族风情、都市景观等,讲关于你我他的故事;8号厅通过展示域外风情、地球伙伴、速度激情,讲关于多彩世界的故事,同时加大所有展签的尺寸,增加作品说明等中英文导览信息。为增加展览空间艺术性及互动性,弥补观众观看展览时不能触碰展品的遗憾,特意选取部分格外吸引观众眼球的作品图像制成休息区凳子的座套,使观众在观看以外还能通过如此“可观可坐”的方式和作品产生奇妙的接触与互动,将“不可触碰”的学术展品在“现场”进行了装饰性的实用设计转化,拉近观众和作品的距离。由中国文联网络文艺传播中心担纲制作,开通手机客户端支持的“网上展厅”,使无法来到现场的朋友通过识别二维码就能在线观展,以及招募大学生志愿者为观众进行义务讲解等。 

       关于创作趋势,当代东西方各国艺术家站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制高点上俯瞰一切,不再纠结于东方与西方的对立观念或传统与现代的两难选择,一切人类创造的艺术形式都可能创造性地转化为当代的新艺术形式。本届北京双年展参展的中外作品,充分体现了世界多样性文明交流互鉴的精神,既保持着东西方各国不同文明的艺术特色,又吸收了其他国家文明的艺术元素,在艺术创作上,一方面“以我为主、我自为我”,另一方面“我中有你、你中有我”,呈现多元互补、万紫千红、奇花竞放、异彩纷呈的艺术风格,这也正符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要求。例如,参展的中国绘画作品不仅广泛运用中国传统壁画、卷轴画、民间绘画等元素,而且借鉴了西方古典与现代绘画元素,还借鉴了东方其他国家(如波斯细密画等)艺术元素。外国绘画作品发挥了各国本土艺术想象力异常丰富、色彩异常鲜明的优长,也借鉴了中国图像元素,甚至有些作品吸收了中国传统绘画的水墨技法。正如我们所期待的,第八届北京双年展的主题创作以全球视野与人类情怀,敏锐把握时代精神的脉搏,密切关注人类的共同命运,努力提高作品的文化品格和表现力度,以独特的视角和个性化的艺术语言,创造出多姿多彩的世界各国故事、各国形象,以多彩的画笔描绘人类和平、安宁、繁荣、开放、美好的世界,绘制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宏伟蓝图。

 

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关宇答记者问

 

       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关宇回答了北京电视台的问题,强调北京双年展在推动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方面,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北京双年展作为以“北京”命名的国内唯一的官方艺术双年展,从诞生之日起就以鲜明的学术主张在中国乃至国际美术界独树一帜,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以当代绘画和雕塑为主要展示内容的双年展,是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国际文化交流平台。展览在中国的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首都北京举办,具有中国一般城市所不具备的地缘优势和文化实力,一经创办就填补了北京长期以来缺少国际美术大展的空白,为这座城市增添了浓墨重彩的文化亮色。而展览创办以来的不断发展,由45个参展国扩展到113个,以稳定的频次和辐射全球的规模,越来越呈现出涵盖五洲、异彩缤纷的视觉艺术景观,在推动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方面,确实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不断强化和完善着首都作为全国文化中心的功能。 

       作为一个国际特色日益凸显的文化大都市,落地北京或者北京市主办的艺博会、艺术周、设计周、动漫展等涉及美术的国际展会确实在逐年增加,其中一些也和北京双年展一样,有十几年的举办历史,但是,北京双年展是和其他艺术活动完全不同的首都文化名片,其他或多或少会和市场接轨,而北京双年展是纯学术性的,它用16年时间,正把北京倾力打造成世界绘画雕塑艺术交流中心,创立了与任何一个国际双年展都不同的办展方式,得到世界范围内美术家们的尊重、认可与赞誉,从国家参与数量上已经是当今世界展示绘画与雕塑艺术的最大平台,为提升北京的人文外交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 

       自从有了冷战思维和零和博弈,人类各个不同民族、宗教的相处有时会很困难,矛盾甚至会不断激化,当今的人类社会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一种共同的文化理解力,需要通过文化艺术交流来呼吁和平、合作、互利、互惠、沟通、交往,这正是北京双年展在北京向全世界发出的文化主张,也正是我们国家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其中也包括“文化共同体”的应有之义。十余年来,累计有90多个国家的一千多位美术家专程应北京双年展组委会的邀请,来到北京,而且很多是第一次来京,他们虽语言不同、肤色各异、信仰不同,但对于绘画与雕塑艺术都有着同样的爱、梦想、期盼与认同,他们不但在这个展览平台上与各国同行突破了语言的藩篱用心交流、观摩,而且“现场”实境感受了北京文化、中国文化——这一现实版的、壮阔的、充满魅力的“社会人文实景”,建立了直观、生动、具象、真实的北京印象,这是实实在在的文化外交的积极成果。厄瓜多尔的参展艺术家就曾说:“北京已经成为自己的第二个文化故乡”。 

       可以看到,直面即时发生的重大事件,及时体现当代艺术的担当和人文关怀,也是北京双年展的策展原则之一。2008年在中国首都北京举办了“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让世界为之惊艳的北京奥运会,而那年举办的第三届北京双年展也是当时首批被确认的奥运重大文化活动,2022年北京将举办冬奥会,期待下届北京双年展能再次与奥运结缘,届时通过五大洲美术家们的多彩艺术,必将为首都北京人文奥运的艺术氛围增加最靓丽、浓重的一笔。 

 

   北京双年展策委王镛答记者问

 

       策划委员代表王镛回答了北京周报的问题:对于普通受众来说,如何通过双年展上的美术作品感知共同命运这一理念: 

        第八届北京双年展的主题为“多彩世界与共同命运”。“多彩世界”是指世界文明多样性,“共同命运”是指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古代,圣经故事的“挪亚方舟”与中国成语的“同舟共济”,都蕴含着人类命运休戚与共、共渡危难的寓意。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世界各国人民的命运比以往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冷战思维与零和博弈早已过时,单边主义让位给多边主义。尽管国际形势纷繁复杂,局部冲突仍未解决,经济复苏尚需时日,生态环境有待改善,但世界各国人民是一个相互依存、命运与共的整体。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不能单独应对各种全球性问题的挑战,都需要和睦相处、 同舟共济,化解矛盾冲突,克服经济危机,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和平发展,以期人类逐渐进入“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的理想境界。 

       第八届北京双年展的主题吸引着世界各国艺术家踊跃投稿,热情参与。尽管“多彩世界与共同命运”的主题比较抽象,但精神内涵相当宽泛而深刻,为世界各国艺术家提供了广阔而丰富的艺术想象空间。对于普通观众来说,艺术家最敏感于自身所处的时代,现实与命运永远是其体验和思究的对象,因而,他们的反应,在生命的不可承受之重与生命的不可承受之轻之间,是一个复杂的、细微之至的经验世界。 

       国外的主题作品,从环境、种族、身份和科技的影响到更为具体的个人化的诸种体验,艺术家们的应对尽在情理之中而又会出人意表之外。这是不少入选的主题作品的突出优长。而且,在他们的艺术化的技术处理上,我们也可以从中获取不少新的体会。如有的艺术家借用脍炙人口的古代大师的图像进行转化,不仅有了新意,而且可能是对某种现实最为贴切不过的评点;有的艺术家将平常之物对置或错置,所产生的却是特别严肃、令人警醒的含义,是对现实的更为人性化的领悟;有的艺术家则善于用疏异化的手法,将莫可言诠的意味(譬如禅意)与启迪表达得风生水起。至于一些艺术家在多媒体方向上的尝试,虽然越出了双年展设定的范围,但是,由于或给人耳目一新之感,或颇为切题等,融入到主题展中,倒也平添了一种别致、开放的气息。主题展中国外艺术家对于过往历史的观察与思考,几乎随处可见—或是对自己民族历史的回望,或是对整个人类历史的梳理。因而,作品中的某些细节常常具有以一持万的指涉意义;而且,视觉艺术的优长确实就在于用最具体直观的东西具现出最为深刻的思想。 

       具体到中国艺术家的作品,这一主题则呈现为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方面,中国艺术家以其作品的独创性,当仁不让地成为全球当代艺术光谱中的亮色;另一方面,中国艺术家所表达出的对人类命运的思考与主张,深刻地诠释了“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理念的意涵。无论从哪个角度释读,本届双年展中国艺术家的主题作品都彰显了这样的事实:改革开放40年的历史,就是中国艺术家不断融入世界,参与全球当代艺术体系建设的历史。以跨文化的方式确立创作理念与形式,从不同文明中汲取营养,已成为当代中国艺术家创作的基本态势。换言之,中国艺术家的创作是在文明互鉴的框架中展开的。时至今日,中国艺术家已是世界艺术格局中的一员,而非看客。在他们的创作中,本土与世界、传统与当下、 全球化与地域主义之间的樊篱已被拆得所剩无几,以此为起点,他们创作的观念、方法论乃至媒介,都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概括地讲,这一变化首先表现为,中国艺术家开始尝试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角度来关注、思考全球性的问题,如环境保护、移民、地缘政治、核危机、人性异化等。虽然艺术家们可能不能提供什么解决方案,但他们的关注与思考本身,已然证实了当今世界多元一体的结构正在形成。恰如某位艺术家的作品题目所显示的那样,当今世界的关系是“休戚与共”。与此同时,中国艺术家的语言及其美学取向越来越具有国际主义风范。基于这一点,中国艺术家有理由坚信,任何不同地域、不同国度、不同民族的观众面对他们的作品时,都将心领神会。 

 

   新闻发布会现场 


 

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官方微信公众号

 

 

 

北京市朝阳区北沙滩1号院 32 号楼 B 座 1701 室中国美协北京双年展办公室

邮政编码:100083

电话:010-597593915975938359759382

网址:www.bjbiennale.com.cn(中英文)

表格下载地址:http://www.bjbiennale.com.cn/cn/zlzn/

        电子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