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 国 美 术
Foreign Art
聚 焦 当 代
凝视过去、现在与未来
北京双年展策委会委员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丁宁
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自2003年首次成功开幕,16年来一路攀升的人气证明了其不俗的格局和独特的活力,而这一切都直接与国外参展者的踊跃响应联系在一起。没有国外这部分,人们是无法想象这一巨大平台上的绚丽多姿和勃勃生机的。
作为世界上目前规模最大的艺术双年展,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本届参展的国外作品依然蔚为大观,不仅申请参展的艺术家数量惊人,而且入选作品对本届主题“多彩世界与共同命运”有着各种精彩的演绎和发挥。
姜炫雅 Kang Hyunah(韩国)《远看山有色》水墨画 165cm×165cm 2016年
罗杰·大卫·汤普森 Roger David Thompson(新西兰)《钢人》雕塑 201cm1×00cm×120cm 2018年
主题展中艺术家对于过往历史的观察与思考,几乎随处可见——或是对自己民族历史的回望,或是对整个人类历史的梳理。因而,作品中的某些细节常常具有以一持万的指涉意义;而且,视觉艺术的优长确实就在于用最具体直观的东西具现出最为深刻的思想。在现实中,我们一方面渴望了解历史,可是另一方面又常常缺乏对历史(尤其是整个人类历史全景)的完整、深入的把握。每一个个体有关历史的认知似乎总是留有缺憾的,其原因是个体既不能再次经历历史本身,同时也受他人的历史观的影响。因而,真切地感受以往,除了自身的回忆和通过阅读获得的有限认识之外,还应该像英国批评家约翰•罗斯金曾经言之凿凿提醒的那样,通过艺术的途径达到对历史的一种真知灼见,因为艺术倚重真情实感,是对历史的一种直接、感性甚至最可信赖的表达。在这种意义上说,艺术给予我们的“历史”就会成为一种特殊财富,无论是作为参照,还是视同经验或教训,无论是真切的还是已经模糊的,都会或令人深思,或令人感喟,以至永志不忘。
莱拉·希利 leila Shili(突尼斯)《希望》丙烯画 123cm×123cm 2018年
毫无疑问,艺术家最敏感于自身所处的时代,现实与命运永远是其体验和思究的对象,因而,他们的反应,在生命的不可承受之重与生命的不可承受之轻之间,是一个复杂的、细微之至的经验世界。从环境、种族、身份和科技的影响,到更为具体的个人化的诸种体验,艺术家们的应对尽在情理之中,而又会出人意表之外。这是不少入选作品的突出优长。而且,在他们艺术化的技术处理上,我们也可以从中获取不少新的体会。
埃尔玛·安东·佩因特纳 Elmar Anton Peintner(奥地利)《孩子的脚和梯子》油画及铅笔画 126cm×176cm 2018年
RB 阿里 RB ALI(印度尼西亚)《时间的相对性》丙烯画 150cm×150cm 2018年
依照马克思的思路,艺术本质上属于人类掌握世界的一种方式。这种掌握中,未来无疑是占有一席之地的。其实,当我们面对历史和现实的问题时,已经不再与未来擦肩而过了,因为再现、反思或体悟过去和当下,其不言而喻的指向与落实点就是我们的未来,而这种未来也恰恰因为其所倚的特定过往和眼前境遇而常常更显出沉甸甸的分量。究其本质而言,人对自己未来的在乎与动物本能的、生理需求上的准备不可同日而语。个体的未来、族群的未来乃至整个人类共同的未来等,早就不再是简单的生存问题而已,而是关乎人的信仰、存在的价值等精神层面上的不懈追求。
贾马尔·哈布鲁什·阿尔·苏瓦伊迪 Jamal Habroush AI Suwaidi(阿联酋)《咖啡豆:生活的色彩》雕塑 100cm×5cm×274cm 2018年
马尔扬·莫塔扎维 Marjan Mortazavi(伊朗)《和平的未来》丙烯画 80cm×110cm 2017年
事实上,在现实的每下一秒,便是未来的,未来实在离我们很近;同时,未来也可能极为遥远,遥远到远远超出我们个人生命的有限长度。但是,不管是近在下一秒的未来,还是遥不可及的未来,都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好在艺术家的独特体验与无羁想象常常可以给我们提供更多在人们习惯状态下不能企及的美本身以及不朽的境界——一个艺术化的未来。本届双年展的入选作品整体呈现的未来观,相信不会让观众失望。
乌韦·埃塞尔 Uwe Eer(德国)《你错了,他是个好人》综合材料 220cm×160cm 2017年
乌斯诺维奇·阿勒 Uscinovich Aleh(白俄罗斯)《彩色梦捕手》丙烯画 130cm×150cm 2018年
应该提到,特展是历届双年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它便于集中地展示特定国家或地区的当代美术的独特面貌;另一方面,在双年展主展中无法体现的效果,如一人多件作品或者系列作品的展示,就可以在特展中自如落实。本届遴选的特展共有6个,包括了欧洲的白俄罗斯、西班牙,南美洲的哥伦比亚和墨西哥,亚洲的韩国,大洋洲的新西兰,上合组织国家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以及北美的美国等,组成了一个与主题展相辉映的斑斓板块。“白俄罗斯当代艺术特展”选入了13位艺术家的25件艺术品,其中弥漫着忧郁的想象、感伤的诗情,奇幻而又现代。
哲学家罗素在《人类的知识》一书中这样写道:“严格地说来,看见东西的并不是眼睛,看见东西的是大脑或心灵。”就此而言,艺术家对过去、现在与未来的凝视,与其说仅取决于视觉的直观效果,还不如说最后要归结于视觉上凸显的犀利而又深沉的含义。无疑,这种探索是从来没有止境的。(节选)
转自《美术》杂志2019年第九期【外国美术】栏目